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030404)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030404)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作风。

2.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三年的学习,应掌握中国少数民族史学、民族学基本理论能够进行深入研究,全面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动态。要求具备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实地调查能力和科研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从事民族历史文化相关专业教学、研究及其他工作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该学科重点研究蒙古族和北方民族历史、文化及其演变。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

1.蒙古史:蒙古高原生态环境史研究

从环境史学的视角,运用历史人类学与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论,研究蒙古族等北方跨境游牧民族社会可持续发展历史、农牧兼营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农耕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通过历史学文献实证与民族志田野考察,探讨近代蒙古游牧环境变迁的历史实像,究明20世纪蒙古高原环境问题的历史要因,构筑蒙古高原生态环境史学,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高端人才。

2.北方数民族史:北方民族关系史研究

不断挖掘利用蒙、汉、满、日、俄、藏、突厥等多文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运用其他考古、档案、口述、群体记忆等资料,研究满蒙、蒙汉、日中、中蒙俄、中朝等民族交往与国家外交关系。重点构筑东北亚近代民族关系史。为“一带一路”沿线民族文化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工程培养新时代高端人才。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1.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其余时间用于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及论文答辩。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延长年。

2.学分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必须完成全部学位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包括必修环节4学分)。其中专业学位课的成绩达到70分以上为合格,选修课的成绩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入学的学员,必须补修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并且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才有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考试成绩不记入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适用

方向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和任课教师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72

3

1、2

1.2

马克思主义学院

050201

第一外国语

180

4

1、2

1.2

大学外语教学部

050202

专业外语

20

1

1、2

2

包宝柱

030404101

北方民族生态环境史论

54

3

1、2

1

阿拉腾嘎日嘎

030404102

近现代东北亚外交关系史论

54

3

1、2

2

钢巴根

030404103

北方民族史研究基础和方法

54

3

1、2

3

宫海峰、乌兰

030404104

民族史文献研读

54

3

1、2

1

宫海峰、敖日格勒

030404201

清代蒙古社会制度研究专题

36

2

1、2

2

阿拉腾嘎日嘎、青松

030404202

科尔沁历史文化研究专题

36

2

1、2

3

特木尔巴根

030404203

北方游牧社会变迁史略

36

2

1、2

1

阿拉腾嘎日嘎、

萨仁图雅

030404204

北方民族地域社会史研究

36

2

1、2

3

钢巴根、白萨日娜

030404205

 跨境民族社会变迁史研究

36

2

1、2

1

阿拉腾嘎日嘎、

乌云达来

必修

环节

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

40

1

12

1、2

学科点

前沿专题讲座

36

2

12

1、2

学科点

学术活动(含学术报告)

6次

1

12

1、2

学科点

补修

课程

1、世界史

2、写作学

54

随本科修

54

 

注:专业方向“1”为蒙古史方向;“2”为北方少数民族史方向。

 

五、前沿专题讲座要求

1.前沿专题讲座基本范围和形式:

前沿专题讲座基本范围本学科学术研究动态、现代史学理论与方法、新成果等前沿专题及讲座。

前沿专题讲座形式:由指导教师或特聘教师讲授专题讲座或主持讨论。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2.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一、五学期每学期3次,二、三、四学期每学期4次。布置思考题目,进行讨论,以发言和书面报告作为考核依据。要求提交专题讲座心得报告和文献选读读书报告。在学期间参加学术会议一至二次,鼓励提交论文。

六、培养方式与环节

(一)思想政治教育

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硕士研究生除了学好必修的马列主义理论课外,还必须参加本校、院的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自觉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充分发挥导师及任课教师的作用,做到教书又能育人。健全研究生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及研究生会的作用,组织研究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二)业务学习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业务培养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个月内,指导教师要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每位研究生的原有基础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课程学习计划、读书计划、科学研究计划、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计划、论文写作计划等方面的内容。研究生要依据个人培养计划进行有步骤的学习与研究。个人培养计划制定后于10月底送交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2开题报告

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在第三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由导师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经学科点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3中期考核

在导师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一次常规考核的基础上,研究生入学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学院组织,其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的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学校《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及筛选办法》的规定执行。研究生中期考核材料在考核完即报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4学术活动及科研训练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和本学科相关的学术活动,参与导师承担的课题,要求每位研究生撰写3—5篇具有一定水平的读书报告或论文。

研究生应熟悉本专业文献资料,能够了解自己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并熟练使用计算机查阅资料和处理信息,能运用一门外语查阅研究方向的专业文献资料,要求掌握满语或藏语基础知识,应对科研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独立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在学期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1—2篇学术论文。

5.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及考核办法

研究生入学后一年内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蒙汉两种文字信息的能力,学院组织进行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6.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

教学实习通常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由教研室组织研究生承担大学本科生的部分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采取听课、检查讲义、听取学生意见等方式考核教学效果。要求研究生在实习期间认真备课,虚心学习,出色完成任务,达到良好以上评价,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40学时。

要求研究生每学期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或田野调查并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田野调查内容包括蒙古族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遗迹、科尔沁地区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7.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总体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听取意见,接受指导。学位论文必须按国家规定的规范化要求和学术规范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能在省(自治区)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硕士论文应该表明作者确已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论文的书写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要求,文字在2万字左右。具体要求按照《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执行。为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保证一定的工作量,从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用于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中期检查

为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在第五学期11月中旬,学科点成立检查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内容包括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工作量、论文内容是否符合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和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等方面。论文内容与开题报告有差异的要进行论证,通过后方可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3)预答辩

为保证论文质量,在第六学期初,学科点组织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形式与正式答辩相同。侧重考察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论文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技术性错误等,实行末位淘汰制,未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可在半年后重新申请参加预答辩和答辩。

七、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审阅和答辩工作,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授予硕士学位。  

 八、本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蒙古史方向

1巴雅尔蒙古秘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2宋廉元史[M].中华书局1976

3拉施特·哀丁史集[M].商务印书馆1983

4司马迁史记[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5.阿拉腾嘎日嘎.[M].近现代内蒙古游牧变迁研究-以扎赉特旗为例,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

6.周清樹.内蒙古历史地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7.

7.吉田顺一.内蒙古东部社会变迁.,2001.风间书房,2007.

8塞熙雅乐成吉思汗史记[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9黄静涛毡乡春秋系列丛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10萨囊彻辰蒙古源流[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11乔吉黄金史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

12拉稀朋素克水晶鉴[M].民族出版社1984

13道森出使蒙古记[M].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4多桑多桑蒙古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

15.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M].格日乐朝克图译民族出版社1984

16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17林干匈奴史等北方民族史系列[M].商务印书馆1979

18孙进己女真史等东北民族史系列[M].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

19刘金锁13—17世纪蒙古史编纂学[M].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0·毕拉蒙古史学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

21.孛尔只斤·布仁赛音.近现代蒙古人:农耕村落社会的形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22.张穆.蒙古游牧记.蒙藏委员会,1983.

23.岗田英弘.从蒙古到大清:游牧帝国的崛起与承续,商务印书馆,2016.

24.吉田顺一.蒙古史研究,明石书店,2011.

25.ANATONY M.KHZANOV.NOMADS AND THE OUTSIDE WORLD.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4.

26.弗拉基米尔卓夫(1939).蒙古社会制度史,民族出版社,1980.

27.岗洋樹.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研究,东方书店,2007.

期刊杂志:《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文物》、《中国蒙古学》、《内蒙古社会科学》、《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版)等。

(二)北方少数民族史方向

1. 曹永年.内蒙古通史[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央民院研究部.历代各族传记汇编[M].中华书局,1958.

3.脱脱.辽史[M].中华书局,2000.

4.脱脱.金史[M].中华书局,1997.

5.林干.匈奴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

6.马长寿.乌桓与鲜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7.薛宗正.突厥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8.李桂芝.辽金简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9.达力扎布.蒙古史纲要[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0.滕绍箴.满族发展史初编[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11.李锡厚等.辽西夏金史研究[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12.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3.傅乐焕.辽史丛考[M].中华书局.1984年.

14.清格尔泰等.契丹小字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5.崔文印较证.大金国史[M].中华书局,1986.

16.徐梦萃.三朝北盟会编[M].四库全书本.

17.王锺瀚.中国民族史[M].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18.林干.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19.陈连开.中国民族史纲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0.朱亚峰.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史略[M].新华出版社,2004

21.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2.李宗邺著.中国历史要籍介绍[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3.高振铎著.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24.柴德赓著.史籍举要[M].北京出版社,1982.

25.王树民著.史部要籍解题[M].中华书局,1981.

26.乌云毕力格等.蒙古族通史[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

27.赵国玺著.古文的标点断句和翻译[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8.郑鹤声著.中国史部目录学[M].华世书局,1974

期刊杂志:《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文物》、《中国蒙古学》、《内蒙古社会科学》、《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