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050107)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050107)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学风严谨;热爱科学,具有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

2.具有蒙古语言文学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有独立从事蒙古语言文学或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要求蒙汉兼通,能够熟练使用一门外国语,熟悉计算机应用及办公自动化业务,具备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文化宣传、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的能力。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立足于内蒙古东部区,充分发挥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学科优势,发掘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多学科交叉,尤其是运用蒙古学与文化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现代蒙古语研究、蒙古族民间文学研究、科尔沁乡土文学研究、蒙古族文学史研究、蒙汉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研究等,在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本学科主要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1.现代蒙古语研究

现代蒙古语研究是蒙古语言学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现代蒙古语》课程是高校蒙古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现代蒙古语语音学、词法学、句法学、词义和语义学、修辞学等。现代蒙古语语言结构、语法范畴、词义与文化研究、蒙古语言与蒙古族思维方式、蒙古语修辞方式与蒙古文化、思维“三点”交叉研究是本研究方向的重点研究领域。

本研究方向的设立在蒙古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2.蒙古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本研究方向旨在探索蒙古文学发展规律,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蒙古文学及其地域文化背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蒙古族区域文学研究,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与蒙古文学的关系问题研究,诗歌、散文、戏剧等各体裁文学的专题研究,科尔沁民间文化与文学的交叉研究,传统蒙古文学与科尔沁文学关系研究,以及蒙古文学发展史上的文学主潮、文学现象、文学传统等研究。该方向的研究重点是揭示科尔沁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原因与发展规律。

深入开展本方向的研究,对探讨蒙古文学的发展历史、蒙古文学发展规律与创作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3.蒙古民间文学研究

蒙古民间文学是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众集体智慧和创造力的艺术展现,也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本研究方向旨在探索蒙古民间文学发展历程,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对蒙古民间文学以及口承文化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民间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英雄史诗、歌谣、谚语、谜语、好来宝、胡仁·乌力格尔等蒙古族民间文学各种体裁以及民间文学调查、搜集、整理与研究。

深入开展本方向的研究,对探讨蒙古民间文学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律、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的认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1.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剩余时间用于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学位论文答辩。在职(不脱产)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至三年半。

2. 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本专业学位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包括必修环节4学分)。学位课的考试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选修课的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入学的学员,必须补修两门本学科本科主干基础理论课程,考试成绩60分为合格,不记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适用

方向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或

任课教师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72

3

1、2、3

1—2

马克思主义学院

050201

第一外国语

180

4

1、2、3

1—2

大学外语教学部

050202

专业外语

20

1

1、2、3

2

包宝柱

050107101

语言学理论

54

3

1

1

嘎拉桑

050107102

蒙古语言学史概况

54

3

1

2

王顶柱

050107103

现代蒙古语研究

54

3

1

1

嘎拉桑、额尔敦初古拉

050107104

历史比较语言学

54

3

1

3

于权

050107105

文学文化学

54

3

2、3

3

巨宝山

050107106

文学研究方法论

54

3

2、3

1

宝音陶克陶

050107107

蒙古文论

54

3

2、3

2

包来英

050107108

民间文学研究

54

3

2、3

2

达·额尔德木图、萨仁图雅

 

 

 

 

050107201

中古蒙古语研究概况

36

2

1

2

嘎拉桑、于权

050107202

蒙古语词汇研究

36

2

1

3

乌吉斯古楞、林八鸽

050107203

中古蒙古语文献选读

36

2

1

1

王顶柱

050107204

蒙古语修辞研究

36

2

1

3

嘎拉桑

050107205

社会语言学

36

2

1

1

清河

050107206

故事学

36

2

2、3

3

萨仁图雅

050107207

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论

36

2

2、3

1

照日格图

050107208

神话学

36

2

2、3

3

额尔德木图

050107209

文学语言研究

36

2

2、3

2

巨宝山

0501072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36

2

2、3

1

白玉荣

必修环节

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

40

1

1、2、3

3

学科点

前沿专题讲座

36

2

1、2、3

1—4

学科点

学术活动(含学术报告)

6次

1

1、2、3

1—6

学科点

补修

课程

1.语言学概论

54

随本科修

2.文学概论

62

 

注:专业方向“1”为现代蒙古语研究方向;“2”为蒙古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方向;“3” 为蒙古民间文学研究;

 

五、前沿讲座基本要求

(一)前沿讲座基本范围和形式

基本范围:

本学科学术研究最新动态,包括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等。

基本形式:

1.导师负责组织讨论课或学术讲座,根据研究方向指定若干原始文献及经典研究论著加以导读和进行讨论。

2.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以讲座的形式介绍该学科研究领域最新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动态及成果。

(二)参加学术会议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前三个学期定期参加导师组织的讨论课,次数不能少于18次。要求每位研究生至少做两次主题发言,完成2-3篇前沿综述报告。

六、培养方式与环节

(一)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培养研究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研究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党团组织、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二)业务学习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业务培养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研究生实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论文写作计划等方面的内容。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于10月底前报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2.开题报告

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在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由导师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经学科点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3.中期考核

在导师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一次常规考核的基础上,研究生入学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学院组织,其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的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学校《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及筛选办法》的规定执行。研究生中期考核材料在考核结束后报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4.学术活动及科研训练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和本学科相关的学术活动,要求每位研究生撰写3—5篇具有一定水平的读书报告或论文。

研究生应熟悉本专业文献资料,能够了解自己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并熟练使用计算机查阅资料和处理信息,掌握满语和藏语基本知识,能运用一门外语查阅研究方向的专业文献资料,应对科研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独立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在学期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1—2篇学术论文。

5.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及考核办法

研究生入学后一年内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蒙汉两种文字信息的能力,学院组织进行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6. 教学实习和社会调查

教学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由教研室组织研究生承担大学本科生的部分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40学时。此外,硕士研究生还应积极参加田野调查,整个学习期间参加社会实践及田野调查时间不少于四周,并至少撰写1-2篇调查报告。

7.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总体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听取意见,接受指导。学位论文必须按国家规定的规范化要求和学术规范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能在省(自治区)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硕士论文应该表明作者确已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论文的书写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要求,字数在2万字左右。具体要求按照《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执行。为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保证一定的工作量,从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用于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中期检查

为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在第五学期11月中旬,学科点成立检查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内容包括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工作量、论文内容是否符合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和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等方面。内容与开题报告有差异的要进行论证,通过后方可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3)预答辩

为保证论文质量,在第六学期初,学科点组织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形式与正式答辩相同。侧重考察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论文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技术性错误等,实行末位淘汰制,未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可在半年后重新申请参加预答辩和答辩。

七、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审阅和答辩工作,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八、本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 现代蒙古语研究方向必读书目

1.内大蒙古语教研室.现代蒙古语[M](上、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4.

2.清格尔泰.现代蒙古语语法[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

3.确精扎布.蒙古语语法研究[M](第一册).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

4.舍·罗布桑旺丹.现代蒙古语[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61.

5.(蒙古)色·嫫嫫.现代蒙古语及其方言[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0.

6.嘎拉桑等.现代蒙古语综合训练[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1.

7.德力格尔等.蒙古语修辞学[M].辽宁民族出版社,1994.

8.哈斯额尔敦等.现代蒙古语[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

9.德力格尔、嘎拉桑.蒙古语修辞学[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

10.斯琴、德力格尔玛.语义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11.策·诺尔金.蒙文原理[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7.

12.图门吉日嘎拉.现代蒙古语词结构研究[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

13.清格尔泰.现代蒙语语法[M](修订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14.纳·格日勒图.蒙古语书面语语法研究[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15.哈斯巴根.蒙古语族语言语音比较研究[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16.孟和宝音.蒙古语语音史研究[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7.叶·者·东都科夫等.现代蒙古语词汇学原理[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0.

18.嘎日迪等.现代蒙古语[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

19.那森柏等.现代蒙古语[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2.

20.舍·罗卜桑旺丹.现代蒙古语[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

21. 舍·罗卜桑旺丹.现代蒙古语结构语法.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6.

22. 舍·罗卜桑旺丹、勒·宝鲁特.蒙古诸语言比较语法[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1.

23. 舍·罗卜桑旺丹.蒙古语言学问题[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

24.何莲喜.蒙古语词的多义研究[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25.达瓦.蒙古语基础知识[M].内蒙古少儿出版社,1982.

26. 舍· 罗卜桑旺丹.现代蒙古语语法[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3.

27.卜·图力更等.现代蒙古语研究概论[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

28.德力格尔玛.蒙古语语义研究[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29.涛高等.现代蒙古语[M].内蒙古少儿出版社,1993.

30.额尔敦初古拉、嘎拉桑、图力古尔.现代蒙古语研究[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

31.图力古尔、嘎拉桑.现代蒙古语[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

32.内大蒙古语文研究所.蒙古语族语言及方言研究丛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33.巴音门德.蒙古语方言与蒙古文化[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34.德力格尔玛、波·索德.蒙古语族语言概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35.图力固尔等.蒙古语言学史文献志[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36.图门吉日嘎拉.现代蒙古语[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

37.图门吉日嘎拉.现代蒙古语规范[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0.

38.博·仁亲.蒙古语书面语法[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6.

39.格日乐玛.应用语言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6.

40.王海凤.蒙古语熟语研究[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

41.套格敦白乙拉.蒙古语言的语法化过程与机制[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

42.包满亮.蒙古语形态研究[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2.

期刊杂志:《民族语文》、《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中国蒙古学》、《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等。

(二)蒙古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方向必读书目

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三联书店,1984

2.费雷泽.金枝[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摩尔根.古代社会[M].商务印书馆,1987.

4.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5.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6.洪子城.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8.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0.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1.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2.钟敬文.民间文化讲演集[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13.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14.钱中文.文学发展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5.钱念孙.文学横向发展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16.云峰.蒙汉文学关系史[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17.奥·普日布(蒙古).蒙古萨满教[M].民族出版社,2006.

18.策·达木丁苏荣.蒙古文学概要[M](1—4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

19.达·策仁苏德纳木(蒙古).蒙古佛教文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20.沙·毕拉(蒙古).论蒙古文化[M].民族出版社,1992.

21.荣苏赫等.蒙古族文学史[M](1—4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22.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23.巴雅尔.蒙古秘史[M](上、中、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24.扎拉嘎等.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25.巴·格日勒图.蒙古文论史研究[M](蒙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

26.苏尤格等.蒙古族文学史[M](现当代).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

27.苏尤格等.蒙古诗歌学[M](蒙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28.·布林贝赫.蒙古诗学美学论纲[M](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

29.巴·布林贝赫.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M](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30.满都呼.民间文学理论[M](蒙文).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

31.巴·苏和.解读:蒙古文学发展史[M].远方出版社,2006.

32.仁钦道尔吉.蒙古英雄史诗源流[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33.玛·扎拉丰嘎、巴·孟和主编,蒙古族文学通史[M](1-5卷),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7年.

34.满全.蒙古族书面文学的基本体系研究:社会变革与蒙古族文学[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

35.王满特嘎、L胡日勒巴特尔、D苏米娅.五体合璧《诗镜论》[M],民族出版社,2012.

36.巴·苏和.蒙古文学发展史引论[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

37.巴·苏和等.科尔沁文学概要[M](蒙文).民族出版社,1993.

38.娜弥雅.蒙古族当代小说解读[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39.娜弥雅.这26年批评家们在思考什么:1990-2016年蒙古文学评论选[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8.

40.海日寒.蒙古诗歌中的现代流派[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期刊杂志:《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中国蒙古学》、《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等。

(三)蒙古民间文学研究方向必读书目

1. 【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 著.尹虎宾 译.故事的歌手[M],中华书局,2004年.

2. 【美】约翰·迈尔斯·弗里 著.朝戈金 译.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  【美】理查德·鲍曼 著.杨利慧、安德明 译: 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4. 【俄】李福清 . 张冰 编选. 神话与民间文学——李福清汉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5.(美)阿兰•邓迪斯著编.朝戈金等译.西方神话学读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苏)谢•尤•涅克留多夫著.徐昌汉等译.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

7.〔美〕斯蒂·汤普森著  郑海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年。

8.〔日〕关敬吾著  张雪冬等译《故事学新论》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

9.〔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著  尹虎彬译:《故事的歌手》,中华书局出版,2004年。

10.〔美〕丁乃通著   陈建宪等译:《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1.〔俄〕普罗普著  贾放译:《故事形态学 》, 中华书局出版  2006年。

12.﹝俄〕普罗普著  贾放译:《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 》, 中华书局出版  2006年。

13. 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4.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15. 朝戈金著.口头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16. 波兹德涅耶夫 著.额尔登别力格、阿力玛、桂兰、尼玛达瓦等 译.阿•马•波兹德涅耶夫对蒙古民间文学的研究,民族出版社,2014年。

17. 热•娜仁托娅著.蒙古英雄史诗的口头与书面文本的关系[M].民族出版社,2004年。

18. 万建中著.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 刘守华著 :《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20. 张玉安:《东方民间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1. 江帆著 :《民间口承叙事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22. 许玉:《口程故事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

23. 刘守华 黄永林:《民间叙事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4. 李竟成、雷茂奎:《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

25. 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6. 满都呼主编,《中国阿尔泰语系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

27. 满都呼主编,《民间文学理论》,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

28. 那木吉拉著,《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学习出版社,2010年。

29. 那木吉拉著,《蒙古佛教文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15年。

30.

31. 陈岗龙著.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2. 呼日勒沙 著. 蒙古神话传说的文化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4年。

33. 杜力玛 著. 蒙古神话形象[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9年。

34. 斯琴孟和,格日勒,【蒙】巴雅斯胡楞著.蒙古英雄史诗学术史,民族出版社,2018年。

35. 曾格编:《德都蒙古民间文学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2014年。

期刊杂志:《民族语文》、《民间文学》、《中国蒙古学》、《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