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学风严谨;热爱科学,具有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
2.具有扎实的历史语言学和蒙古语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蒙古文信息处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有独立从事蒙古语言学或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或文化工作的能力,要求蒙汉兼通,掌握满语和藏语基本知识,能够熟练使用一门外国语,熟悉计算机应用及办公自动化业务,具备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文化宣传、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的能力。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立足于内蒙古东部区,充分发挥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学科优势,发掘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多学科交叉,尤其是运用蒙古学与文化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尔沁方言土语研究、蒙古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蒙古语方言内部差异比较研究、蒙古语族语言研究等,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本学科主要有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1.蒙古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蒙古语诸方言的描写研究、蒙古语方言与古蒙古语的传承关系、蒙古语方言内部差异比较、蒙古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蒙古语方言地理和蒙古语方言与其它语言的关系等。
科尔沁土语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科尔沁地区蒙古语使用情况和科尔沁土语接触语言学研究是本研究方向的重点研究领域。
本研究方向结合社会背景和地域文化类型来研究蒙古语方言,以探索蒙古语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为主要任务,从语言本体的研究到联系语言外部环境的研究,从方言现象的描写研究到解释事实,使蒙古语方言,尤其是科尔沁土语研究有新的进展。本方向研究对开辟蒙古语方言研究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2.蒙古文信息处理
本方向主要用计算机来处理蒙古语音、形、义等信息,即在计算机里输入、输出蒙古文,识别、分析、理解、生成蒙古语字、词、句子、篇章。也就是以文字为研究对象,以计算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利用计算机研究和分析蒙古语言文字,通过字、词、句、语义、篇章处理等多个环节,信息处理视角研究和认识、分析、开发利用语言文字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机器翻译、电子词典、各类知识库和资源库建设以及面向信息处理的词汇语义学、蒙古语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建设和分析、程序设计与算法、统计语言学等。
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人类语言技术已有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新时期人类社会的关键技术之一,掌握语言信息技术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科技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语言文字是人类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因此,在信息时代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从学术研究角度还是从社会应用的角度讲,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研究都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历史原因,蒙古文信息处理比起中文信息处理起步晚、进度慢,其主要原因是人才奇缺。蒙古语是一种黏着性语言,它的形态变化丰富,这与英语和汉语的情形相差很大,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蒙古文自身的特点,系统开展蒙古文信息处理研究工作,培养出既有蒙古语言文字系统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科学知识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正是蒙古文信息处理研究方向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发展本学科方向,对促进蒙古语言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培养蒙古文信息处理研究专门人才,提高整个蒙古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一)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剩余时间用于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学位论文答辩。在职(不脱产)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至三年半。
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本专业学位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包括必修环节4学分)。学位课的考试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选修课的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入学的学员,必须补修两门本学科本科主干基础理论课程,考试成绩60分为合格,不记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适用 方向 | 开课 学期 | 开课单位或 任课教师 |
学
位
课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 72 | 3 | 1、2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50201 | 第一外国语 | 180 | 4 | 1、2 | 1—2 | 大学外语教学部 | |
050202 | 专业外语 | 20 | 1 | 1、2 | 2 | 秋喜 | |
050102101 | 蒙古语方言学 | 54 | 3 | 1、2 | 2 | 格根哈斯、清河 | |
050102102 | 蒙古文信息处理 | 54 | 3 | 1、2 | 1 | 林八鸽 | |
050102103 | 现代蒙古语研究 | 54 | 3 | 1、2 | 1 | 嘎拉桑、乌吉斯古楞 | |
050102104 | 实验语音学 | 54 | 3 | 1、2 | 2 | 乌吉斯古楞 | |
050102201 | 计算语言学 | 36 | 2 | 1、2 | 3 | 林八鸽、乌吉斯古楞 | |
050102202 | 语料库语言学 | 36 | 2 | 1、2 | 2 | 林八鸽 | |
050102203 | 社会语言学 | 36 | 2 | 1、2 | 3 | 格根哈斯 | |
050102204 | 蒙古语言学史概况 | 36 | 2 | 1、2 | 2 | 王顶柱 | |
050102205 | 中古蒙古语文献选读 | 36 | 2 | 1 | 3 | 王顶柱 | |
050102206 | 算法与程序设计 | 36 | 2 | 1 | 3 | 赵海燕 | |
必修环节 | 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 | 40 | 1 | 1、2 | 3 | 学科点 | |
前沿专题讲座 | 36 | 2 | 1、2 | 1—4 | 学科点 | ||
学术活动(含学术报告) | 6次 | 1 | 1、2 | 1—6 | 学科点 | ||
补修 课程 | 1.语言学概论 | 54 | 随本科修 | ||||
2.文学概论 | 62 |
注:专业方向“1”为蒙古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方向;“2”为历史比较语言学方向。
五、前沿讲座基本要求
(一)前沿讲座基本范围和形式
前沿讲座基本范围:本学科学术研究最新动态,包括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等。
前沿讲座基本形式:
1.导师负责组织讨论班或学术讲座,根据研究方向指定若干原始文献及经典研究论著加以导读和进行讨论。
2.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以讲座的形式介绍该学科研究领域最新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动态及成果。
(二)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前三个学期定期参加导师组织的讨论班,次数不能少于18次。要求每位研究生至少作两次主题发言,完成2-3篇前沿综述报告。
六、培养方式与环节
(一)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培养研究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研究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党团组织、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业务学习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业务培养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研究生实际,指导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论文写作计划等方面的内容。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于10月底前报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2.开题报告
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在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由导师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经学科点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3.中期考核
在导师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一次常规考核的基础上,研究生入学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学院组织,其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的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学校《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及筛选办法》的规定执行。研究生中期考核材料在考核结束后报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4.学术活动及科研训练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和本学科相关的学术活动,要求每位研究生撰写3—5篇具有一定水平的读书报告或论文。
研究生应熟悉本专业文献资料,能够了解自己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并熟练使用计算机查阅资料和处理信息,掌握满语和藏语基本知识,能运用一门外语查阅研究方向的专业文献资料,应对科研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独立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在学期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1—2篇学术论文。
5.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及考核办法
研究生入学后一年内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蒙汉两种文字信息的能力,学院组织进行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6. 教学实习和社会调查
教学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由教研室组织研究生承担大学本科生的部分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40学时。此外,硕士研究生还应积极参加田野调查,整个学习期间参加社会实践及田野调查时间不少于四周,并至少撰写1-2篇调查报告。
7.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总体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听取意见,接受指导。学位论文必须按国家规定的规范化要求和学术规范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能在省(自治区)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硕士论文应该表明作者确已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论文的书写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要求,文字在2万字左右。具体要求按照《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执行。为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保证一定的工作量,从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用于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中期检查
为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在第五学期11月中旬,学科点成立检查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内容包括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工作量、论文内容是否符合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和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等方面。内容与开题报告有差异的要进行论证,通过后方可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3)预答辩
为保证论文质量,在第六学期初,学科点组织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形式与正式答辩相同。侧重考察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论文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技术性错误等,实行末位淘汰制,未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可在半年后重新申请参加预答辩和答辩。
七、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审阅和答辩工作,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八、本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蒙古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方向必读书目
1.(瑞士)费·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0.
2.(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80.
3.(美)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上、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冯志伟编.现代语言学流派[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5.桂诗春.语言学方法论[M].外研社,1998.
6.内大蒙古语教研室.现代蒙古语(上、下册)[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4.
7.清格尔泰.现代蒙古语语法[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
8.确精扎布.蒙古语语法研究(第一册)[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
9.舍·罗布桑旺丹.现代蒙古语[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61.
10.(蒙古)色·嫫嫫.现代蒙古语及其方言[M].内蒙教育出版社,1990.
11.(苏联)桑席叶夫.蒙古语比较语法[M].民族出版社,1959.
12.(苏联)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书面语与喀尔喀方言比较语法[M].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
13.内大蒙古语文研究所.蒙古语族语言及方言研究丛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14.巴音门德.蒙古语方言与蒙古文化[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15.(苏兰)G·J兰司铁.阿尔泰语言学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6.德力格尔玛、波·索德.蒙古语族语言概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17.图力固尔等.蒙古语言学史文献志[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18.萨皮尔.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97.
19.额尔敦初古拉等.现代蒙古语研究[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
20.季永海等.满语语法[M].民族出版社,1986.
21.陈其光.语言调查[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2.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3.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期刊杂志:《民族语文》、《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中国蒙古学》、《满语研究》等。
(二)蒙古文信息处理方向必读书目
1.(瑞士)费·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0。
2.(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80。
3.(美)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上、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冯志伟编.现代语言学流派[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5.桂诗春.语言学方法论[M].外研社,1998。
6.内大蒙古语教研室.现代蒙古语(上、下册)[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4。
7.清格尔泰.现代蒙古语语法[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
8.确精扎布.蒙古语语法研究(第一册)[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
9.舍·罗布桑旺丹.现代蒙古语[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61。
10.冯志伟:《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1.那顺乌日图:《蒙古文信息处理》,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2.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商务印书馆,2001。
13.俞士文等:《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确精扎布:《蒙古文编码》,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15.黄昌宁:《语料库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2。
16.呼和、确精扎布:《蒙古语语音声学分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17.俞士汶、黄居仁:《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
18.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9.张志毅、张庆云编著,《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
20.靳光瑾,《现代汉语动词语义计算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1.斯琴,德力格尔玛;《语义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
22.扎·巴图格日乐:《蒙古语词的语义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年。
23.德力格尔玛:《蒙古语语义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
24.何莲喜:《蒙古语词的多义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
25.那顺乌日图:《蒙古语语法信息词典》的框架设计,内蒙古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
26.呼和:《蒙古语语音声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7.白音门德:《蒙古语实验语音学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
期刊杂志:《中文信息学报》《民族语文》《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中国蒙古学》《满语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