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050108)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050108)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研究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1.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2.具有蒙古族文学坚实的基础知识和比较文学的系统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历史与前沿,有独立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或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或文化工作的能力,要求蒙汉兼通,能够熟练驾驭一门外国语,熟悉计算机应用及办公自动化业务,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具备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在政府机关、新闻出版机构及文化宣传等部门工作的应用能力。

3.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具有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奋斗精神。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立足于内蒙古东部区,注重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依托学科优势,发掘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拓宽视野,尤其是运用蒙古学与文化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蒙古族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学研究、蒙古族文学与国别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的研究及全球化语境下的蒙汉文学的比较研究、科尔沁地域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蒙汉文化交流研究等,在相关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本学科主要有以下两个研究方向:

1.蒙汉文学比较研究

蒙汉文学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比较文学理论》课程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

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比较文学的产生、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历史、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中外不同文类文学的比较研究、主题学、比较诗学、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蒙汉文学的影响研究、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蒙汉文学翻译的比较文化学研究、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发展研究是本研究方向的重点研究领域。

本研究方向的设立在蒙古族比较文学、蒙古文化研究领域培育跨文化与跨学科人文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蒙古文化与比较文学

本研究方向旨在探讨蒙古文学与汉族文学的影响研究;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蒙古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学以及国别文学守望互尊、和谐共生进行平行本质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蒙古族区域文学研究,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与蒙古文学的关系研究,科尔沁民间文类的专题研究,科尔沁民间文化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蒙古文学传统与科尔沁区域文学的关系研究,以及探索蒙古文学发展史上的文学主潮、蒙古文学发展史上的文学现象等。研究重点是揭示蒙古族文学发展的多元文化影响及发展规律。

深入展开本方向的研究,对探讨蒙古文学的发展历史、蒙古文学发展规律与创作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不断发展,并在历史的长河形成了各自显著的特色。蒙古族文学发展历程中科尔沁文学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不同民族文化长期交流、影响的结晶,也是蒙古族文学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尔沁文学的影响研究、蒙古族文学的比较研究、蒙古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研究、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进而阐释世界开放性体系形成中的蒙古族文学的独特价值与重要意义。

开展跨学科视域下的科尔沁文学研究,对搜集整理民族文学遗产、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学传统,推动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祖国北疆民族团结、守望互尊,为各民族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1.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其余时间用于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和学位论文答辩。在职(不脱产)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至三年半。

2 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本专业学位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包括必修环节4学分)。学位课的考试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选修课的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入学的学员,必须补修两门本学科本科主干基础理论课程,考试成绩60分为合格,不记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适用

方向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或

任课教师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72

3

12

12

马克思主义学院

050201

第一外国语

180

4

12

12

大学外语教学部

050202

专业外语

20

1

12

2

宝柱

050108101

比较文学理论

54

3

12

1

秋喜

050108102

蒙汉文学关系概要

54

3

12

1

陈永春

050108103

中西文化比较

54

3

12

3

李彩花

050108104

世界文学理论

54

3

12

2

陈永春、齐凤华

050108201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36

2

12

2

秋喜

050108202

世界文学名著赏析

36

2

12

2

齐凤华

050108203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

36

2

12

1

李彩花

050108204

蒙古族地域文学研究

36

2

12

3

巨宝山

050108205

跨文化研究

36

2

12

3

李彩花

必修环节

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

40

1

12

3

学科点

前沿专题讲座

36

2

12

14

学科点

学术活动(含学术报告)

6

1

12

16

学科点

补修

课程


1.语言学概论

54

随本科修


2.文学概论

62

 

    注:专业方向1为蒙汉文学比较研究方向;2蒙古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方向。

五、前沿讲座基本要求

(一)前沿讲座基本范围和形式

基本范围:

本学科学术研究最新动态,包括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等。

基本形式:

由导师负责组织讨论班或学术讲座,根据研究方向指定若干原典文献论著加以导读和进行讨论;组织研究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二)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前三个学期定期参加导师组织的讨论班,次数不能少于18次。要求每位研究生至少作两次专题发言或读书报告,完成1-2篇前沿综述报告。

六、培养方式与环节

(一)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系统的思想工作,培养研究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研究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担当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务实、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二)业务学习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专业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业务培养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研究生实际,指导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论文写作计划等方面的内容。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于10月底前报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2.开题报告

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在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由导师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经学科点审核批准后送交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3.中期考核

在导师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一次常规考核的基础上,研究生入学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学院组织,其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的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学校《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及筛选办法》的规定执行。研究生中期考核材料在考核结束后报研究生处审核备案。

4.学术活动及科研训练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有关本学科的国际国内学术活动,要求每位研究生撰写35篇具有一定水平的读书报告或论文。

研究生应熟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献资料,能够了解自己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并熟练使用计算机查阅资料和处理信息,能运用一门外语查阅研究方向的专业文献资料,须具备科研工作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独立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在学期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12篇学术论文。

5.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及考核办法

研究生入学后一年内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蒙汉两种文字信息的能力,学院组织进行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6. 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

教学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由教研室组织研究生承担大学本科生的部分教学和学年论文指导等工作,采取听课、讲义检查、听取学生意见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考核,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40学时。

要求研究生每学年参加围绕蒙古族民间艺人、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田野调查,整个学习期间参加社会实践及田野调查时间不少于四周,并至少撰写1-2篇调查报告。

7.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总体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听取意见,接受指导。学位论文必须按国家规定的规范化要求和学术规范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能在省(自治区)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硕士论文应该表明作者确已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论文的书写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要求,字数在2万字左右。具体要求按照《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执行。为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保证一定的工作量,从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用于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中期检查

为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在第五学期11月中旬,学科点成立检查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内容包括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工作量、论文内容是否符合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和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等方面。内容与开题报告有差异的要进行论证,通过后方可继续进行论文写作。

3)预答辩

为保证论文质量,在第六学期初,学科点组织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形式与正式答辩相同。侧重考察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论文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技术性错误等,实行末位淘汰制,未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可在半年后重新申请参加预答辩和答辩。

七、学位授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审阅和答辩工作,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八、本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蒙汉文学比较研究方向必读书目

1.张溪隆主编.比较文学译文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法〕罗贝尔·埃斯卡皮著,于沛选编.文学社会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3.·斯·乌力吉.蒙藏格萨(斯)尔的关系[M].民族出版社,1991.

 4.格日勒图著.蒙古文论史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5.周发祥等主编,中外文学交流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6.谢天振著.译介学[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9.

     7.马学良,梁庭望、张公瑾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中、下册)[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8.荣苏赫,赵永铣等主编.蒙古族文学史(1-4卷)[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9.()约翰·迈尔斯·弗里著.朝戈金译.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0.孟昭毅著.比较文学通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11.黄宝生著.印度古典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2.徐志啸著.近代中外文学关系: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3.季羡林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4.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5.陈岗龙著.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6.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1.

17.仁钦道尔吉著.蒙古英雄史诗源流[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18.扎拉嘎著,比较文学: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 - - 清代蒙汉文学关系论稿[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

19.特木尔巴根著.古代蒙古作家汉文创作考[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

20.黎跃进著.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M].东方出版社.2002.

21.杨义、陈圣生著.中国比较文学批评史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2.叶舒宪著.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时代的文学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3.乐黛云著.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4.(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著.尹虎彬译.故事的歌手[M].中华书局,2004.

25.朗樱,扎拉嘎著.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上、下册).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26.张哲俊著.东亚比较文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7.[勒内·韦勒克 / [奥斯汀·沃伦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8.唐建清,彦悦兰编著.中国比较文学百年书目[M].群言出版社.2006.

29.段宝林著.中国民间文艺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0.(俄)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著.贾放译.故事形态学[M] 中华书局,2006

31. (俄)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著.贾放译.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M].中华书局,2006

32.贾植芳、陈思和主编.《中外文学关系资料汇编》[M].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33.(英)特雷·伊格尔顿,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4.[爱德华·W·萨义德 .王宇根译.东方学[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5. 赵永铣等译,蒙古族古诗译萃与散论[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

36.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学科史[M].巴蜀书社.2010.

37.宏伟著.蒙古族古代汉文文论研究[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1.

38.王向远著,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39.徐扬尚著.比较文学中国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40.何乃英主编.东方文学概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41.《比较文学概论》编写组编.比较文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2.布林贝赫著、陈岗龙等译.蒙古英雄史诗诗学.中国社科科学出版社.2018.

(二)蒙古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方向必读书目

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

2.费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87

4.(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5.(法)罗贝尔.埃斯卡皮著.于沛选编.文学社会学.漓江人民出版社.1987.

6.杨巴雅尔主编.比较文学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7.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8.《中国古代文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9.刘守华著.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10.曹顺庆编.中外文化与文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11.大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

12.满都夫著.蒙古族美学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

13.陈岗龙著.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4.扎拉嘎.比较文学:文学平行本质的比较研究 - - 清代蒙汉文学关系论稿[M].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

15.马学良、梁庭望、张公瑾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中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16.纪德君:《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7. 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8.陈岗龙著.蟒古思故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9.张玉安、陈岗龙.《东方民间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0.刘守华.比较故事学论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1.苏尤格著.蒙古诗歌理论研究[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22.苏尤格著.蒙古诗歌理论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23.闫天灵:《汉族移民与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

24.高玉海:《明清小说读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5.宋莉华:《明清时期小说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6.陈岗龙、额尔敦哈达主编.奶茶与咖啡——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蒙古文学与比较文学[M].民族出版社,2005

27.郎樱、扎拉嘎.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元明清卷),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28. 郎樱、扎拉嘎编.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29.曹顺庆.比较文学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30.云峰.元代蒙汉文学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

31.唐金海、周斌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东方出版社,2007

32.方汉文主编.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期刊杂志:《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比较文学》《民族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中国蒙古学》《文学与文化》《小说评论》及相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